发布时间:2025-08-04 作者:重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点击次数:0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庆大学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推出“1234”工程教育模式(一套标准、两个纽带、三个引擎、四个锚定),系统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兼具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一、“一套标准”筑牢质量根基,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
学校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为核心,构建“通用能力+‘卓工建设’+成果认定”三位一体标准体系:
通用能力标准:以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为内核,以工程知识、创新实践能力为基础,强化领导管理、持续改进、终身学习及全球胜任力,将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贯穿培养全程。
“卓工建设”标准:打造项目制培养体系,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导师团队、入企实践等14项标准,推动工程教育体系重构与评价创新。
成果认定标准:出台《工程硕博士学位论文与实践成果实施细则》,建立“成果质量目标达成”“第三方成果认定”机制,将创新实践能力纳入学位授予评价体系,多维衡量学生综合素质。
二、“两个纽带”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协同育人生态
以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为牵引,构建“理事会+联合体”“工程师技术中心+联合研究院”双纽带机制:
组织纽带:成立由学校与头部企业组成的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联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建设“重大智谷”产教融合示范区;牵头组建智慧能源领域培养联合体,发布核心课程与能力标准,建立“双向赋能产教机制+多学科导师团队制+双模弹性学分制”模式,开发11门核心课程与9项工程案例。
资源纽带:实施“产教融合协同发展计划”,建立24个工程师技术中心,为13个关键领域学生提供类企业级工程环境;与理事会单位共建联合研究院,组建“专职科研人员+硕博士+校企导师”攻关队伍,形成以工程硕博士为主力的“硬科技攻关”模式。
三、“三个引擎”强化培养支撑,锻造复杂工程攻坚能力
聚焦导师队伍、科创平台、国际化建设三大引擎,系统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效能:
导师队伍引擎:实施师资互聘计划,推动企业领军人才与高校教师双向流动,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院副院长,组建“双导师库”,强化工程实践与学术创新协同。
科创平台引擎:建设嘉陵江实验室、重庆大学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整合先进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资源,培育超瞬态大科学装置,打造“未来芯片研究院”“大飞机研究院”等近20个高端科研平台,在精密传动、空间电力传输等领域取得突破。
国际化引擎:发起“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筹建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实践基地,推动培养认证标准“走出去”;依托国际产学研专项,建立4个联合研究中心,与全球50余名院士开展联合培养,开设85门国际学术课程。
四、“四个锚定”拓展价值贡献,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
紧扣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产业前沿、创新创业四大方向,精准发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锚定国家战略:聚焦智慧能源、生物医药等11个关键领域,实体化运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工程硕博士,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锚定区域发展: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机遇,与川渝30余个市县区及企业共建22个研发机构与产业化平台,重点培养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人才,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锚定产业前沿:实施“头部企业”工程,与31家龙头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990人(含博士139人),深化协同育人。
锚定创新创业:组建跨学科课程团队,打造明月湖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推动12个项目获投资,培育一批学生创业公司,支撑国家战略与区域创新需求。
结语
重庆大学通过“1234”模式,系统推进工程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资源高效配置、能力全面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培育体系。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模式创新,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重庆大学干部培训基地 重庆大学干部培训联系电话:023-8605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