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7 作者:重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点击次数:0
4月12日,《重庆日报》以《以“3135”模式培育跨界融合创新型工科人才》为题,深度报道了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探索与显著成效。这一系列创新思路与举措,不仅为学院赢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重量级荣誉,更为重庆大学干部培训和重庆干部培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生动实践。
近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在全国基层团组织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这是继去年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名单后,学院再次斩获的国家级荣誉。此外,学院师生还荣获全国模范教师、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等多项全国性荣誉,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充分展示了学院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荣誉的背后,是学院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依托重庆大学干部培训与重庆干部培训基地的广阔平台,深耕材料冶金领域跨界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坚定步伐。学院逐步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材料行业输送了大量栋梁之“材”。
学院创新提出的“3135”材料冶金跨界融合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三大专业,构建“思政”“科创”“产联”三大育人平台,践行思政、科教、产教、师资、课程五大融合,着力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和未来驾驭能力的拔尖创新工科人才。通过“理论深耕—实践交融—能力淬炼—价值反哺”的协同育人模式,学院实现了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融合,为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国际化视野拓展方面,学院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共建双学位国际实验班,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国际贯通班,开设材料工程全英文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同时,学院依托重庆大学干部培训与重庆干部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与头部企业和领军科研机构联建联动,打造“党建引领—人才培育—科研服务”协同育人平台,持续开展“使命行”“培根铸魂报家国”等实践活动,深度开展有组织的定制化人才培养。
自“3135”模式实施以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材”。学院3个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实质等效。学院已建成国家级课程4门、省部级课程21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5部,获批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项。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数百人次,国内外一流高校深造率近60%,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未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依托重庆大学干部培训与重庆干部培训基地的强大支持,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培育更多栋梁之“材”,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来源:重庆大学干部培训基地 重庆大学干部培训联系电话:023-8605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