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2 作者:重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点击次数:0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激发思政课创新活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近日,学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实践育人路径新模式”为主题,围绕感悟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条主线,精心构建了包含八大模块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并深度推进校际联合、东西合作、校地协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主题引领下,学院紧扣“大思政课”要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地方政府部门等各方合作力量共同参与,探索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育人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为了将思政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围绕三条主线设计了“大禹传奇”“羌风民俗”“红色记忆”等八大教学模块,构建了沉浸式育人场景。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参观、亲身参与等方式,深度体验不同文化,增强了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在感悟革命文化模块中,实践团队走进北川红色遗址,学习革命精神;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模块中,实践团队走进基层,传递温暖与关爱;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中,实践团队深入羌乡,以羌绣为核心,将文化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
学院在“大思政课”建设道路上打破壁垒,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育人之路。学院推进校地共建,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结合北川特色文化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提升学生外语实践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学院推动东西部高校合作,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联合组建团队,发起建立社会实践文化育人联动机制,打造联合实践育人课程。
此外,学院还结合技术手段与社会资源,构建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地协同”的一体化育人模式。针对羌绣的现代转化和国际传播,学院开展了实践教学的多元互动,建立了良性沟通协调机制,鼓励文化企业、羌绣非遗传承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介羌绣作品。同时,学院利用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加强沉浸式数字化体验,让羌绣在现代市场中重焕生机。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过校际联合、东西合作、校地协同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为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一体系不仅为学院自身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地方和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未来的思政教育征程中,学院将继续完善和推广这一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